电脑桌面
添加今日妙笔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标签“中华”的相关文档,共72条
  • 中华优秀传统道德观的历史意蕴、精神特质和时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道德观的历史意蕴、精神特质和时代价值VIP

    中华优秀传统道德观的历史意蕴、精神特质和时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是中华民族长期形成并积淀下来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历史意蕴、精神特质和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进一步研究整理、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历史意蕴:中华优秀传统道德观的四个维度按照社会关系的范畴,对中华优秀传统道德观的形成与发展,可从个人与身心、家庭、社会、国家等四个维度把握其历史意蕴。修身之道:以君子为理想人格。传统道德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是培养“君子”。孔子曰:“圣人,吾不得...

    2023-09-08523.74 KB1
  • 研讨发言:中华文明包容性彰显中华文化开放胸怀

    研讨发言:中华文明包容性彰显中华文化开放胸怀VIP

    研讨发言:中华文明包容性彰显中华文化开放胸怀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这一重要论述是对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和发展规律的深刻阐释,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遵循。从历史视角和世界视野,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将更为有效地弘扬传统文化之优良、汲取外来文化之精华,更加有力地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处事方式、包容豁达的济世情怀,塑造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注入了文化发展的理性动力。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各民族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交往广度不断扩大,交流力度不断增大,交融程度不断加深,共同打造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2023-09-08312.3 KB1
  •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VIP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强调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高校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社会上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群体。因此,高校应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领头雁”作用,不断优化课堂实践方式,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的意义教育事业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起到推进作用,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关乎民族兴亡。在我国现代教育体制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

    2023-09-07825.35 KB1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今日公文网编(10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今日公文网编(10篇)VIP

    目录1.天下为公、天下大同....................................................22.民为邦本、为政以德....................................................63.九州共贯、多元一体....................................................94.修齐治平、兴亡有责..................................................135.厚德载物、明德弘道..................................................176.富民厚生、义利兼顾..................................................217.天人合一、万物并育..................................................258.实事求是、知行合一..................................................299.执两用中、守中致和..................................................3310.讲信...

    2023-09-07440.96 KB2
  • 【高校宣传部长中心组研讨发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

    【高校宣传部长中心组研讨发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VIP

    【高校宣传部长中心组研讨发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包含着丰富的思想精华和人文智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在当今社会,高校德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中,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觉,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的实践路径对于提高德育的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开设相关课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将传统文化课程作为学生...

    2023-09-07513.18 KB2
  • (10篇)有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文稿汇编

    (10篇)有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文稿汇编VIP

    有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今日公文网编(10篇)天下为公、天下大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①为深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即日起,本报将在“光明论坛·温故”栏目,陆续刊发专家学者解读文章。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在谈到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特性时,列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重要元素,首先说到了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天下为公”“天下大同”,出自孔子之口,见于《孔子家语》和《礼记》中的《礼运》篇。孔子回望历史,认真研究“先王之道”,深刻反思现实,形成了他的这一社会理想。在《孔子家语》的记载中,孔子对弟子子游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2023-09-07334.06 KB3
  • (10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文稿材料汇编

    (10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文稿材料汇编VIP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文稿材料汇编(10篇)天下为公、天下大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①为深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即日起,本报将在“光明论坛·温故”栏目,陆续刊发专家学者解读文章。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在谈到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特性时,列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重要元素,首先说到了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天下为公”“天下大同”,出自孔子之口,见于《孔子家语》和《礼记》中的《礼运》篇。孔子回望历史,认真研究“先王之道”,深刻反思现实,形成了他的这一社会理想。在《孔子家语》的记载中,孔子对弟子子游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矜寡...

    2023-09-07334.06 KB1
  •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VIP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强调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高校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社会上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群体。因此,高校应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领头雁”作用,不断优化课堂实践方式,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的意义教育事业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起到推进作用,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关乎民族兴亡。在我国现代教育体制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

    2023-09-07529.24 KB2
  • 党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党员干部政德修养

    党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党员干部政德修养VIP

    党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党员干部政德修养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德”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和治国理念,本仁以育万物,本义以正万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政德建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为政以德”思想的守正与创新。在千年历史长河中,诸多官吏在儒家思想的导引下,养成终日孜孜、忠诚仁义、节俭清廉等品质。他们的精神品质逐渐内化为一种优秀官德文化。我们应当从传统政德文化中汲取思想精华,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实现古代治理智慧与现代政德建设的有机结合,以此提升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领导干部正心修身,坚守为政之本。这里,...

    2023-09-07419.29 KB2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文稿汇编(10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文稿汇编(10篇)VIP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今日公文网编(10篇)目录1.天下为公、天下大同2.民为邦本、为政以德3.九州共贯、多元一体4.修齐治平、兴亡有责5.厚德载物、明德弘道6.富民厚生、义利兼顾7.天人合一、万物并育8.实事求是、知行合一9.执两用中、守中致和10.讲信修睦亲仁善邻天下为公、天下大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①为深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即日起,本报将在“光明论坛·温故”栏目,陆续刊发专家学者解读文章。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在谈到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特性时,列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重要元素,首先说到了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天下为公”“天下大同”,出自孔子之口,见于《孔子家语》和《礼记》中的《礼运》篇。孔子回望历...

    2023-09-07649.13 KB2
  • 研讨发言: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

    研讨发言: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VIP

    研讨发言: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五千多年来,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以及社会内部诸关系的文明实践中,和平、和睦、和谐的文化追求,镌刻于中华儿女的文化基因,熔铸于中国人民的精神血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迫切要求进一步深刻把握和大力弘扬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一、传承根与魂,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对长期稳定的社会秩序有着执着追求,并历经千年而积淀出爱好和平的文化基因,塑造出追求和谐的民族性格,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和”文化。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价值标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箴言,...

    2023-08-04412.49 KB2
  •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VIP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这一重要论述表明,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必须从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找寻答案。我们要通过对中华文明“五个关键”历史节点的回顾,深刻回答中华文明具有突出连续性的历史之问。殷周之变,从尊神到敬德,奠定了中华文明连续性的基因密码。王国维曾经谈到,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实力雄厚的殷商政权被推翻后,殷人一直以来“受命于天”的学说不攻自破,周人在总结前人覆亡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天命思想,其中突出的特色就是“天命”被赋予了道德的内涵,也就是“以德配天”。“德”第一次...

    2023-08-04412.49 KB1
  • 研讨发言: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

    研讨发言: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VIP

    研讨发言: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这一重要论述表明,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必须从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找寻答案。我们要通过对中华文明“五个关键”历史节点的回顾,深刻回答中华文明具有突出连续性的历史之问。殷周之变,从尊神到敬德,奠定了中华文明连续性的基因密码。王国维曾经谈到,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实力雄厚的殷商政权被推翻后,殷人一直以来“受命于天”的学说不攻自破,周人在总结前人覆亡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天命思想,其中突出的特色就是“天命”被赋予了道德的内涵,也就是“以德配天”。“...

    2023-08-04613.03 KB3
  • 研讨发言:中华文明包容性彰显中华文化开放胸怀

    研讨发言:中华文明包容性彰显中华文化开放胸怀VIP

    研讨发言:中华文明包容性彰显中华文化开放胸怀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这一重要论述是对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和发展规律的深刻阐释,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遵循。从历史视角和世界视野,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将更为有效地弘扬传统文化之优良、汲取外来文化之精华,更加有力地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处事方式、包容豁达的济世情怀,塑造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注入了文化发展的理性动力。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各民族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交往广度不断扩大,交流力度不断增大,交融程度不断加深,共同打造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2023-08-04312.87 KB3
  • 七一主题党课:深刻领会弘扬中华文明重要论述的精神内涵

    七一主题党课:深刻领会弘扬中华文明重要论述的精神内涵VIP

    七一主题党课:深刻领会弘扬中华文明重要论述的精神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弘扬中华文明,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比如: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文明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立足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延续的血脉基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时代特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远景提出的科学论断,把传承、弘扬、发展中华文明提高到了新的高度。中华文明进入了新的黄金发展...

    2023-07-09719.41 KB1
  • 让中华文明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

    中华文明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VIP

    中华文明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近日,在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争做学史爱史护史扬史的排头兵,全面深入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在弘扬历史文化的过程中摸索规律找准时代发展密码,激荡砥砺前行的奋进力量,让“中华文明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在“溯本追源”中铸牢民族复兴之“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

    2023-07-08428.25 KB3
  • 潘岳在“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学术论坛致辞: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

    潘岳在“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学术论坛致辞: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VIP

    潘岳在“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学术论坛致辞: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各位学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要代表中华文化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我参加了昨天刚闭幕的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全会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主席说过,“一个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道路决定命运,文化传统决定道路选择。中华文化传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多元一体。正如主持人刚才所介绍,你们身后的听众,有西藏藏区各大寺庙的中青年经师学员们;有新疆乡村基层普通的阿訇学员们;有福建省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的学员们;有民营企业家的学员们;有八个...

    2023-07-08631.72 KB2
  • 中华大街街道居民议事厅工作推进汇报

    中华大街街道居民议事厅工作推进汇报VIP

    中华大街街道居民议事厅工作推进汇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治理的重要指示,着力解决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中华大街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作用,在社区搭建居民议事厅服务平台,打造了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有效提升了城市基层治理水平。一、基本情况中华大街街道下设21个社区,已全部设立居民议事厅,做到“议事”全覆盖,设立专门场地,设置正式流程、专业人员,让居民议事厅更规范、更专业、更温馨。二、工作举措(一)党建引领,让居民议事厅“建”起来。中华大街街道结合社区(小区)的发展现状和实际工作需要,组建居民议事厅,以居民普遍关心的民生实事和困扰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为主要议事内容,社区支部书记、网格员、楼长、单元长都可担任组织人,建立...

    2023-07-08713.01 KB2
  • 【讲义文稿】数字时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政德教育

    【讲义文稿】数字时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政德教育VIP

    【讲义文稿】数字时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政德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干部政德问题,强调“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为政以德”是中国政治传统中的核心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德尚群的伦理规范、以德化人的仁爱精神以及天下大同的政治理想,也是新时代政德教育的文化来源,数字媒介构建传统文化涵养政德的新场域。一、传统政德文化的数字化传播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

    2023-06-11813.63 KB1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民族精神家园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民族精神家园VIP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民族精神家园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指出:“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和指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一、要培元固本,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起来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进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撑起了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滋养了所有中华儿女的心灵。要培元固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2023-06-11831.06 KB3
确认删除?
开通会员
微信客服
  • 微信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