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学道做工夫,正如人凿井【例文】“学道做工夫,正如人凿井。”理论学习就是一个如“凿深井”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唯有发扬“凿深井”的精神深学真悟,才能练强“看家本领”,享受真理“甘泉”。(宁夏日报《理论学习有进步》)【典故】出自宋代释怀深《偈一百二十首其十三》,学道做工夫,正如人凿井。一日见泉源,平生用不尽。【释义】意思是,学习道艺要下的工夫,就好比人们日复一日开凿水井一样。比喻做事情需要持之以恒。【赏析】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如果轻视初始的细微积累,不屑于平日的具体努力,而企图一朝之间成就大事业、大学问,那只能是白日作梦。《老子》讲,“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
【写材料用典】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例文】引导党员干部涵养“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的敬畏之心,坚守法纪红线、道德底线,任何情况下都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涵养“无羞则失气节,无耻则失德行”的羞耻之心,做到知耻明辱、持正守节,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涵养“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的自警之心,做到尚俭戒奢、防微杜渐,任何时候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言行、守得住清白。(解放军报《把握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着力点》)【典故】出自唐代姚崇《冰壶诫》,嗟尔在位,禄厚官尊,固当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冰壶是对,炯诫犹存,以此清白,遗其子孙。【释义】意思是,推崇廉洁勤政的气节,堵住贪腐拉拢的门道。意指廉洁从政。【赏析】在绵延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吏治是否清明在...
【写材料用典】当官者一日不勤,下必有受其弊者【例文】古人常有如是观:“办理幕务,最要在勤……一日积一事,两日便积两事,积之愈多,理之愈难,势不能不草率塞责。”“其居此官,即欲尽其职;其行此事,即欲尽其心。”“当官者一日不勤,下必有受其弊者。”勤政,是为官者最基本的品格、素质和要求。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职、负其责,是为官之德、之法、之本。(中国纪检监察报《锤炼“己百己千”的韧劲》)【典故】出自宋代真德秀《政经•附录•帅长沙咨目呈两通判及职曹官》,当官者一日不勤,下必有受其弊者。古之圣贤,犹且日昃不食,坐以待旦,况其余乎?【释义】意思是,当官者一日不勒勉,下面就必然会有受其弊害的人。【赏析】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提出了许多为官箴言,公认...
【写材料用典】夫为将者,有勇不如有智,有智不如有学【例文】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胜战的背后离不开学习,离不开“脖子以上的武装”。古人讲:“夫为将者,有勇不如有智,有智不如有学。”事实上,凡是功高盖世、彪炳史册的将帅,都是酷爱读书、勤奋求知的博学之才。(解放军报《加强“脖子以上的武装”》)【典故】出自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九回,夫为将者,有勇不如有智,有智不如有学。君如求智勇之将,不患无人;若求有学者,臣所见惟郤縠一人耳。【释义】意思是,作为将领,有勇气不如有才干,有才干不如有学问。【赏析】“将在谋而不在勇”。曹刿论战时说:“夫战,勇气也。”但实际上,衡量一个将领的优劣要将谋略放在第一位、勇武放在第二位。我国古代许多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
【写材料用典】都来眼前事,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例文】领导干部修身止欲,应以“脑清”为要。只有时时处处头脑清醒,才不致争权市宠,为所欲为,才能清楚地回答“当官为什么,用权干什么,身后留什么”。修身止欲,更要知足。“都来眼前事,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面对芸芸众生,重重诱惑,知足者“斗室宽若两间”,不知足者“权豪自甘乞丐”,领导干部应当再思三思。(中国纪检监察报《正心止欲少我》)【典故】出自明代洪应明《菜根谭》,本来眼前事,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总出世上因,善用者生机,不善用者杀机。【释义】意思是,对来到现实生活环境中的事物感到满足的人,就会享受神仙一般的快乐,感到不满足的人,就摆脱不了庸俗的困境。事物总是由因缘和合而生,假如能善于运用就处处充...
【写材料用典】为将之道,所谓身先士卒者【例文】“为将之道,所谓身先士卒者,非独临阵身先,件件苦处要当身先。”兵随将转。主将奋勇,三军用命。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指挥员作为军中脊梁、部队中坚,率先垂范是比命令更好的激励和感召。一支英勇善战的军队里,必有身先士卒的指挥员。人民军队之所以“横扫千军如卷席”,就是因为有一大批“死节从来岂顾勋”的战将。他们不仅智谋过人,而且以身先人,敢于喊出“跟我上”“我先来”。(解放军报《万军布阵靠良将》)【典故】出自明代戚继光《纪效新书》,况为将之道,所谓身先士卒者,非独临阵身先,件件苦处要当身先;所谓同滋味者,非独患难时同滋味,平处时亦要同滋味。【释义】意思是,当好将领的准则,就是要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赏析】率军...
【写材料用典】顺不妄喜,逆不惶馁【例文】不妄须“不怠”。有理想、有作为必须坚决摒弃“妄”字,这个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不能敷衍塞责也不能急于求成,而要日积月累、久久为功。要以静制躁,“静以修身”,要稳住心神,敬心事业不好大喜功,敬畏人民不急功近利,“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始终崇高向善不走偏。(前线《涵养“不妄”的品格》)【典故】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释义】意思是,处于顺境的时候,不要狂妄欣喜;处于逆境的时候,不要惊慌;胸中有惊天的雷声而外面看上去很平静的人,可以封他为上将军!【赏析】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
【写材料用典】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例文】“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军队科技工作者应不断增强科技认知力、创新力、运用力,盯住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道路,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同时,也应瞄准未来战争,努力在基础理论创新、前沿技术创新、武器装备体系创新上求突破,在一些战略必争领域加快形成独特优势,及时满足我军战斗力建设需求,以适宜科技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培育亮丽的创新之花,结出科技强军的累累硕果。(解放军报《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典故】出自战国鬼谷子《鬼谷子·谋篇第十》,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释义】意思是,做事的原则,贵在自己能操主动权,不可受制于人。【赏析】自力更...
【写材料用典】师其意,而不泥其迹【例文】守常势难以应变,循常规不能出新。战争实践之所以宝贵,是因为给人以教益的,不是教条之死板,而是思维之灵活。从“千差万别”中创造“千变万化”,是一个除旧布新、革故鼎新、固本开新的过程,需要“师其意,而不泥其迹;注其神,而不摹其表”。如果拘泥于一格、固守于一端、呆板于一法,刻舟求剑、循表夜涉,就会如同话剧《前线》中的戈尔洛夫,在思维僵化、循规蹈矩中一败涂地。(解放军报《不知千差万别难有千变万化》)【典故】出自宋代晁补之《跋董元画》,乃知自昔学者,皆师心而不蹈迹。【释义】意思是,学习前人的理论只能学习它的基本精神,而不能死守它的具体做法。【赏析】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
【写材料用典】一字之失,一句为之蹉跎;一句之误,通篇为之梗塞【例文】“一字之失,一句为之蹉跎;一句之误,通篇为之梗塞。”当然,对于一篇普通网文而言,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最多带来阅读烦恼。但在一些政策性、政治性比较强的要文中,一丁点不规范或失误都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带来严重后果。(解放军报《对每一个“字符”都心存敬畏》)【典故】出自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一字之失,一句为之蹉跎;一句之误,通篇为之梗塞。【释义】意思是,一个字用得不妥当就可能使整个句子的意思不明了,一个句子搭配得不合适,就可导致使整篇文章词不达意。【赏析】用词精确,既是对一个人写作水平的考验,同时也是对一个人工作态度的考验。对于从事办公室工作的人员,遣词造句的考究也体现出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对...
【写材料用典】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例文】补好实践必修课。“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句话生动地揭示出实践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应注重通过实践来检验所学、鉴别所知,否则,“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解放军报《莫做“知识里手”》)【典故】出自宋代朱熹《朱子大全·答曹元可》,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然欲行而未明于理,则所践履者,又未知其果何事也。【释义】意思是,治学的实质,本来就在于实践。如果只是懂得道理而不去实践,那与不学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想实践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那么虽然实践了,又不知道它何以如此结果。【赏析】“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强调了学...
【写材料用典】矢以弓利,可以穿重甲;马以御良,可以致千里【例文】实践证明,“矢以弓利,可以穿重甲;马以御良,可以致千里。”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精心搭台培养,同样能出战斗力。(解放军报《绿色军营最懂你》)【典故】出自清代唐甄《潜书·审知》,矢以弓利,可以穿重甲;马以御良,可以致千里。【释义】意思是,箭凭借强弓,可以穿透双层铠甲;马依靠好的驭手,可以奔驰千里。比喻贤才在能知人善任的人手下,可以做一番辉煌的事业。【赏析】“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故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为政之要,重在选人用人;用人之要,重在知人善任。选好人、用对人,才能让人才在适合的岗位充分发挥,否则,就会出现“鲁班出征、关公伐木”等人才错位现象。党的十八大强调,“广开进贤之路,...
写材料用典: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一、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例文】“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学习历史,要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让我们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人民日报《进一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典故】出自东周鬼谷子《鬼谷子·决篇第十一》,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阳励于一言,阴励于二言,平素、枢机以用。四者,微而施之。于是度以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意思是,考虑以往的事情,验证未来的事情,再参考日常的事情,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赏析】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
【写材料用典】功废于贪,行成于廉【例文】“功废于贪,行成于廉。”苏轼在《六事廉为本赋》中谈及廉洁,认为清廉是善良、能干、恭敬、正直、守法、明察等“六事”的根本,其提倡的做人以廉为先、做官以廉为首的为官理念,至今仍有警醒意义。(中国纪检监察报《至论不如清》)【典故】出自北宋苏轼《六事廉为本赋》,乃知功废于贪,行成于廉。【释义】意思是,贪欲会毁掉一个人的功业,廉洁会成就一个人的德行。【赏析】廉洁从政,是为官者的最高准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贪欲是万恶之源,古往今来不知毁掉了多少人的功名事业,不知使多少人身败名裂、倾家荡产。不义之财不可取,不法之事不可为。苏轼这番话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为官从政,要以廉为先。为官之道以廉为首,廉洁不保,再大的功劳也毁于一旦。在中华...
【写材料用典】从来经国者,宁不念樵渔【例文】“从来经国者,宁不念樵渔。”自古以来,能够治理好国家的人,没有一个不挂念着基层的百姓。古籍中的“善御者不忘其马,善射者不忘其弓,善为上者不忘其下”“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等名言,无不阐释了一个普遍真理:爱民恤民,重在知百姓之所需、想百姓之所盼、解百姓之所忧。(解放军报《朝暮心系于民》)【典故】出自明代谢榛《送樊侍御之金陵》,地入维扬路,天分牛斗墟。秋帆二水外,春草六朝余。冰雪生官舍,风尘走谏书。从来经国者,宁不念樵渔。【释义】意思是,自古能够治理好国家的人,有哪一个不顾念着下层的百姓。【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以民为本”的思想,涵盖“为政利民”的“利民”理念、“民为...
【写材料用典】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例文】要常念“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积极主动吃苦,把吃苦作为前行的引擎和向上的阶梯。只要铸就心中梦想,就坚定地奋斗下去,不因困难重重改其心、不因险阻不断易其志、不因诱惑众多毁其节,在多吃苦、常吃苦中努力有所作为。(解放军报《以奋斗之我谱写最美青春之歌》)【典故】出自现代数字家华罗庚,他在《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的扉页写过一首诗:“神奇妙算古名词,师承前人沿用之。神奇化易是坦途,易化神奇不足提。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释义】意思是,勤奋可以弥补不足,这是前人留下的有益的告诫,只要付出一分辛苦,就能学到一分能力。【赏析】勤奋是...
写材料用典:千里跬步不至,不足为善御一、千里跬步不至,不足为善御【例文】“千里跬步不至,不足为善御”。年轻干部要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恒心,树牢“精品”意识。要肯于下“绣花”功夫,摒弃“佛系”思想和“差不多”观念,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长本领。(青海日报《在服务群众的火热实践中锤炼能力》)【典故】出自先秦荀子《劝学》,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意思是,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算是善射;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没能走完,这也不能算是善驾;对伦理规范不能融会贯通、对仁义之道不能坚守如一,当然也不能算是善学。【赏析】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年轻干部只有主动到艰苦吃劲岗位去...
【写材料用典】墙溃于隙,木毁于节【例文】“墙溃于隙,木毁于节。”战场你死我活,对我最为有利的敌之“隙”,往往是“敌之害大”,是敌无防之时或不备之机。“必胜之术,合变之形,妙在于乘。”善于察敌之“隙”、待敌之“隙”、乘敌之“隙”,抓住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战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乘虚而入、击其要害,就能一剑封喉、一击制胜。(解放军报《善于乘敌之“隙”》)【典故】出自战国王诩《鬼谷子》,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斯盖其分也,因以制于事。【释义】意思是,墙头出现裂缝就会蹦蹋,树木枝节多就长不成栋梁之才。【赏析】重小处、重细行、重微末,是中华文化中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重要内容。《中庸》中有“致广大而尽精微”,提醒我们无论为学还是修身,都应深入微观、精细详尽;《道...
写材料用典: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例文】多植荷花塘自清,勤于拂拭揽葱茏。在荣与辱、美与丑之间,没有所谓的“过渡地带”,只有扣好每一粒扣子、守好每一道关口,才能善始善终。在生活和工作中,党员干部要懂得“人间正道是沧桑”,始终为了党和人民事业“深耕细作走东西”;强化“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意识,永葆“不待扬鞭自奋蹄”精气神,努力发现自己生命价值和人生使命。(中国国防报《永葆一颗平常心》)【典故】出自老一辈革命家陈毅《七古.手莫伸》,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作?第三想到衣食住,若无人民岂能活?第四想到虽有功,岂无过失应渐怍。吁嗟乎,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释义】意思...
写材料用典:夫为吏者,人役也一、夫为吏者,人役也【例文】“夫为吏者,人役也。”古代官吏尚且懂得,官员是为老百姓做事的,党的干部理应有更高的精神境界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虽然身居领导岗位,手握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于为民办事。(新疆日报《共产党人应有的追求》)【典故】出自唐代柳宗元《送宁国范明府诗序》,夫为吏,人役也,役于人而食其力,可无报耶?意思是,官吏是老百姓的奴仆,他们吃着老百姓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怎么能不报答呢?【赏析】为政之要,贵在力行。作为党的干部,不仅要做到一心为公、大公无私,更应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出与岗位相称的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