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行一事而立一法,寓一意而设一机【例文】经验表明,指挥员谋划制敌之策,最忌讳“行一事而立一法,寓一意而设一机”。现代战争的联合性多变性残酷性,要求我们每一次演练、每一场对抗都必须把“绝招”与“备招”设足。既要有破敌之术,也要有防破之法,一旦受制于人,立即能“破彼之破”;既要准备好电脑,也要准备好刺刀,一旦系统失灵,就能随时与敌短兵相接;既要下好先手棋,也要留好后手牌,一旦处于危局险局,也能够扭转成胜局。(解放军报《争取比对手多一手》)【典故】出自明末清初揭暄《兵经百篇下衍部》,行一事而立一法,寓一意而设一机,非精之至也。故用智必沈其一,用法必增其一,用变必转其一,用偏必照其一,任局必出其一,行之必留其一,尽之必翻其一。【释义】意思是,做一件事...
【写材料用典】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例文】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一文中说:“人的全部发展取决于教育和外部环境。”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回顾党的历史,老一辈革命家为国惜英才的故事历历在目:周恩来视科学家为“国家宝贝”,邓小平甘当科技人才的“后勤部长”,朱德月下追回电台技术员……这些都充分彰显出老一辈革命家身上强烈的爱才意识、服务意识。(解放军报《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典故】出自汉代刘安《淮南子·说山训》,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好戈者先具缴与矰,好鱼者先具署与罛,未有无其具而得其利。【释义】意思是,要想引来鱼群,先得疏通河道;要想引鸟...
【写材料用典】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例文】所谓知足,是说在个人待遇上要懂得满足。遵纪守法,靠外力约束,更靠内心自觉。“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一些落马的领导干部,职位不可谓不高,权力不可谓不大,为何还走上违法犯罪之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知足。不知足,则不知止。对政治待遇不知足,因此野心膨胀,不守政治纪律,不讲政治规矩,结党营私,做“两面人”;对生活待遇不知足,因此贪得无厌,大搞权钱交易,纵容家人利用其影响非法敛财。(人民日报《既要知足,又要知不足》)【典故】出自春秋李耳《老子·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释义】意思是,所以说,人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
【写材料用典】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例文】多些设身处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谈心是一种以心换心的互动,每名官兵的性格特征不同、面临的实际问题不同,互动时的心态和感受自然也会有所不同。带兵人在谈心时须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在谈心对象的位置,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才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所思所想,从而改进谈心的方式方法。否则,对话就可能因为形式不对、方式不佳、感觉不好,导致谈不起来、深不下去。(解放军报《用“心”谈心得兵心》)【典故】出自战国韩非《韩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释义】意思是,只用一只手拍,速度再快,也没有声响。后演化为“一个巴掌拍不响”。【赏析】“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合唱比独唱更震撼更有气势,和声比单音更动听更有韵味。...
【写材料用典】人心公则如烛,四方上下,无所不照【例文】“人心公则如烛,四方上下,无所不照。”在许党报国的铿锵誓言中,做到“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在忠于职守的急难险重面前,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竭诚为民的急流险滩面前,做到“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青海日报《以家风“积跬步”让干部“至千里》)【典故】出自明代薛宣《薛文清公读书录体验》,人心公则如烛,四方上下,无所不照。【释义】意思是,一个公平、公正的人就像一颗蜡烛,无论是四面八方,还是上上下下都能照得明亮。【赏析】老子《道德经》有言:“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公者千古,私者一时。无私是一种不求回报的给予,是一种光明磊落的情操。公私分明、先公...
【写材料用典】好贤而不能任,能任而不能信,能信而不能终,能终而不能赏【例文】为担当者担当,敢于担当的干部才能如春草怒生;为负责者负责,敢于负责的干部才能如洪波涌起。否则,“好贤而不能任,能任而不能信,能信而不能终,能终而不能赏,虽有贤人,终不可用矣”。《史记》中记载,汉文帝曾对冯唐感叹,如果我有廉颇、李牧这样的将军,还用为匈奴操心吗?冯唐不客气地说:“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待冯唐细细说出其中理由,汉文帝听后转怒为喜,当即采纳了冯唐的谏言。(人民日报《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典故】出自唐代陈子昂《答制事问·重任刑科》,好贤而不能任,能任而不能信,能信而不能终,能终而不能赏,虽有贤人,终不可用矣。【释义】意思是,喜欢贤能的人而不能任用,或虽任用而...
【写材料用典】夫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例文】“夫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清廉乃为官之本,自古以来,许多清官廉吏、贤人君子把清廉品格作为毕生价值理想和政治实践追求。杨震拒金,不畏人知畏己知;吴隐之饮“贪泉”,不改清廉心;陆绩返乡,以石压舱,等等。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他们的清廉思想和实践,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纪检监察报《至论不如清》)【典故】出自唐代魏征、虞世南、褚遂良及萧德言等人合编的《群书治要》,夫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释义】意思是,治理政事,最好的办法是使其官吏保持清正廉洁。【赏析】“公生明,廉生威。”自古以来我们的文化传统和主流观念就有重廉、崇廉、养廉的价值导向,历代明君贤臣更是把清正廉洁作为为官的修身之本和从政之要。从“吏不廉平,则...
【写材料用典】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例文】“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慎独,是吾心自有光明的一身坦荡,是从见闻处至不见不闻处皆如其一的至诚纯粹。究其本质,慎独乃一种内心敬畏、一场自我修行、一种人生境界。(中国纪检监察报《不欺暗室不愧屋漏》)【典故】出自清代曾国藩《曾国藩诫子书》,一曰慎独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释义】意思是,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能在处世时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气和。修身养性做人做学问的道路,最难的就是养心,养心中...
【写材料用典】不知来,视诸往【例文】“不知来,视诸往”。中国人历来重视历史,善于从历史的纵深处启示现实和未来。古人不仅创造了多种史书体例,形成了丰富的史料资源,而且善于从历史表象中把握本质,寻求规律。在晚年所作《报任安书》中,司马迁介绍了《史记》的体例和宗旨,说《史记》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希望探究自然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通晓古今变化,通过历史的发展演变,寻找历代兴衰成败之道,从而为后人提供镜鉴。(中国纪检监察报《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典故】出自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古之人有言曰:“不知来,视诸往。”【释义】意思是,不知将来怎样,那就看看以往。意思是,历史是面镜子,对照以后就可预...
【写材料用典】归咎于身,刻己自责【例文】修身律己,即以一定的标准和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是一个人守得住底线、耐得住清贫、经得住诱惑、管得住节操的修为所在。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修身律己的传统,“吾日三省吾身”“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归咎于身,刻己自责”“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讲的都是这个道理。(中国纪检监察报《律己以服人》)【典故】出自汉代班固《汉书·杜周传》,将军深悼辅政十年,变异不已,故乞骸骨,归咎于身,刻己自责,至诚动众,愚知莫不感伤。【释义】意思是,主动承担错误,把错误归集自己身上,严格要求自己进行自我批评。【赏析】“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讲的就是严以律己的道理。宋朝陈亮在《谢曾察院启》一文中写道:“...
写材料用典:亲其师,信其道亲其师,信其道【例文】“亲其师,信其道”。有了情感的交融,沟通才有基础,说理才能让人信服。政治教育者只有感染官兵,才能使他们愿意信你说的话、照你说的办。(解放军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典故】出自战国乐正克《学记》,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意思是,生关系和谐,学生愿意亲近老师,才能信任老师,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赏析】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亲和力是一种亲近柔和的表达方式,如春雨润物细无声,似春风著物物不知。亲和力可以架起沟通理解的桥梁,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免责声明:文稿来源网络整理,版权...
【写材料用典】日异其能,岁增其智【例文】党员干部要始终明白“为什么学习、学习为了什么”,只有端正学习态度,持之以恒地抓好学习,坚持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用党的创新理论和党规党纪武装头脑,才能强固立身之本、夯实成事之基,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保持政治清醒,确保思想不“决堤”、言行不“触电”,跟上“日异其能,岁增其智”的时代步伐。(中国纪检监察报《常修常炼终身课题》)【典故】出自唐代柳宗元《祭吕敬叔文》,呜呼哀哉!昔与子游,尚疑其志。及观其长,诚任其新。日异其能,岁增其智。进如川行,浩浩而遂。天乎有亡,中道是弃。【释义】意思是,每天在能力上都有一点点变化,长时间积累才能增长其智慧。【赏析】庄子有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荀子在《劝学》里也曾勉励人们...
【写材料用典】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例文】“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解放思想是时代发展的永恒主题。每一次解放思想都会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每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们都首先面临着解放思想新任务,要以新的思想解放打开发展新的思路,开创发展新的局面。(宁夏日报《思想观念大解放》)【典故】出自宋代王安石《上时政疏》,夫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晋、梁、唐三帝者,不知虑此,故灾稔祸变,生于一时,则虽欲复询考讲求以自救,而已无所及矣!【释义】意思是,因循守旧,苟且偷安,舒适逸乐而无所作为,可以侥幸一时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能维持很久。【赏析】思想是总开关、总闸门,没有思想上的破冰,就难言行动上的突围。现实中,有的人害怕...
【写材料用典】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例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应当追求知行合一。我们常讲“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年轻人尤当避免坐而论道、凌空虚蹈,而应注重“勤而行之”,闻道、力行,再闻道、再力行。如此方为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之法。(解放军报《提倡闻道力行》)【典故】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释义】意思是,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赏析】人生一世,做何种人,成何种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身处什么环境,见贤思齐、起而行之都是难能可贵的进取态度。王守仁有句话说得好,“知之真切笃实...
【写材料用典】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例文】用好人才重在“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着力提高岗位匹配度和适用率,把最合适的人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要大胆使用人才。“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必须摒弃缩手缩脚、论资排辈等落后思想,对那些个性鲜明的人才不求全责备,避免“因微瑕而掩白玉”。(中国国防报《强化为人才服务理念》)【典故】出自唐代吴兢《贞观政要·卷三·论择官》,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养,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掩其所短。【释义】意思是,处高位则看其举荐的人,身富则看其养育的人,闲居时看其所好,学习时看其言语,穷困时看其气节,卑贱时看其德行。量才录用,发挥他们的长处,克服...
【写材料用典】君人者不可以不慎取臣,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例文】慎“友”,即慎重择友。“君人者不可以不慎取臣,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领导干部交友,必须牢记一个“慎”字,做到一个“善”字,追求一个“益”字,慎交友、善交友、交善友、交益友,谨防“交友不慎”而遭遇“温水煮青蛙”式的围猎。唯有层层设防、处处设防,防住第一次贪腐,才不至于让一失足变成千古恨。(中国国防报《守住“第一道防线”》)【典故】出自战国荀况《荀子·大略》,君人者不可以不慎取臣,匹夫不可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道不同,何以相有也?均薪施火,火就燥;平地注水,水流湿。【释义】意思是,统治人民的君主不可以不慎重地选取臣子,平民百姓不可以不慎重地选择朋友。【赏析】曾国藩曾言:“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
【写材料用典】无数春笋满林生【例文】竹笋在地下蓄能数年,一旦破土便可一日三尺,爆发出惊人的成长力量。常态化开展“三个一批”项目建设和“万人助万企”活动,加速一揽子惠企纾困措施落地落实,引育并重,加速优质项目投产达效,积蓄成长的力量,奋战三季度,决战下半年,中原大地定将“无数春笋满林生”。(河南日报《引育并举让“无数春笋满林生”》)【典故】出自唐代杜甫的《咏春笋》,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释义】意思是,无数的春笋生满竹林,不仅封住了柴门还堵住了道路。那些踏着新竹来欣赏竹林的客人,就算等待得都有点恼怒了我也没有出去迎接。比喻为人才辈出、充满活力。【赏析】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无论顺境、逆境,都是...
【写材料用典】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例文】作为领导干部,就要做到在邪恶面前,不搞一团和气;在正义面前,要敢于理直气壮,做到“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政令畅通,才能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有错必纠,才能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中国组织人事报新闻网《领导干部如何炼好“五力”》)【典故】出自晋代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开诫心,布公遭,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劲必戴。【释义】意思是,尽忠于国,有益于时的人,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一定要奖赏;触犯法律,怠慢职守的人,即使是自己的亲戚也一定要处罚。【赏析】古人讲:“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
【写材料用典】至论不如清【例文】至论不如清,清廉之名靠的是清廉之为。荀子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对为官从政者来说,都想给老百姓留下清廉为民的形象,但清廉不靠清谈,不是挂在嘴上、靠言语标榜出来的,也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一生人品官德的坚守,是从内到外浑然天成的自然流露,这样的清廉是他们“本来如此”的真实。(中国纪检监察报《至论不如清》)【典故】出自唐代杜荀鹤《送人宰吴县》,海涨兵荒后,为官合动情。字人无异术,至论不如清。草履随船卖,绫梭隔水鸣。唯持古人意,千里赠君行。【释义】意思是,抚治百姓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任何华丽与高明的言论都不如为官清正廉洁。【赏析】杜荀鹤的《送人宰吴县》,一反送别诗的或惜...
【写材料用典】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例文】“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如同这诗中幼笋一样,科技人才也有一个精力充沛、才华横溢、价值突显的最佳创造年龄区。研究表明,科学家作出贡献的最佳年龄在25岁至45岁之间,峰值年龄在37岁左右。这启示我们,取才之道,贵在“用人当其时,用人当其壮”,要在科技人才年富力强、才华鼎盛之时委以重任,让他们在创新创造的高峰期挑大梁、当主角。(解放军报《让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典故】出自唐代李商隐《初食笋呈座中》,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释义】意思是,新笋刚出竹林,拿到於陵市中贵重胜似黄金。用以比喻青年人才的可贵。【赏析】青年是科研的黄金阶段,青年科研人员求知欲饱满,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