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今日妙笔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标签“材料”的相关文档,共9088条
  • 写材料用典: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

    材料用典: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VIP

    材料用典: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例文】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对权力心存敬畏,源于对权力本质的理性认识。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是代表党和人民掌管和行使权力,要做到秉公用权、为民用权,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好事,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中国纪检监察报《严于律己重品德》)【典故】出自明代方孝儒,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释义】意思是,凡是知道畏惧的人,一定是自身行为端正,说话有分寸,行为不冲动,偶尔有些出格的行为也不会有太大的过失。【赏析】心存敬畏是中华民族崇尚的修身养性之法,也是优良传统文化的精髓。孔子曾说:“君子有三...

    2023-02-08417.59 KB1
  • 写材料用典: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材料用典: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VIP

    材料用典: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例文】“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慎独的品质难能可贵,不是难在利益取舍,而是难在信念觉悟。如果明白了“始为一念之差,遂至终身莫赎”“一时之利,终身之悔”的利害因果,自然会浇灭心头欲火,扣紧自我约束的风纪扣。(人民日报《廉自慎独始,心由慎独安》)【典故】出自清代曾国藩《诫子书》,慎独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释义】意思是,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能在处世时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气和。修身养性做人做学问的道路,最难的就是养心,...

    2023-02-08317.56 KB1
  • 写材料用典: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

    材料用典: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VIP

    材料用典: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例文】民主的过程就是虚心真诚听取和吸收大家意见建议的过程,民主程度高低的衡量标准就在于在决策过程中是否能容纳反对的声音,凸显民主的充分性。没有充分民主,就没有正确集中。正所谓“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领导干部既要有宽广的视野,又要有宽广的胸怀。而且,有了宽广的胸怀这个前提,才更容易拥有宽广的视野,不断打开决策空间,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多谋善断提高领导干部决策能力》)【典故】出处明代杨继盛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提炼出来的对联,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释义】意思是,待人处事要虚怀若谷,心气和平,广泛采纳群众意见,哪怕他们只有一点是正确的也要看到。【赏析】毛泽东主席生前非常喜爱...

    2023-02-08317.58 KB1
  • 【写材料用典】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

    【写材料用典】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VIP

    【写材料用典】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例文】“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人在仕途,考验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要想“赢得梦魂安”,不仅要常想组织的教育培养,常想入党时的誓言,也要常想父母的养育之恩,常想妻儿的殷切希望,切实算好政治账、事业账、亲情账、良心账,这样才能保持头脑清醒,踏踏实实走正道,也才能把“无忧”这份最好的礼物送给家人,用清正廉洁守护“全家福”。(解放军报《家人无忧》)【典故】出自宋代周敦颐《任所寄乡关故旧》,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停杯厌饮得醪味,举筋常餐淡菜盘。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故人欲问吾何况,为道舂陵只一般。【释义】意思是,为官从政虽然公务繁杂,但从来不知道疲倦,为政清廉所以安心睡眠。比喻为官要勤清为...

    2023-02-08517.56 KB2
  • 写材料用典: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

    材料用典: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VIP

    材料用典: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例文】所谓“诤友”,是指敢于直言规劝、勇于开展批评的朋友。古语有云:“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陈毅也曾写过诗句:“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这就是说,真正的诤友是在你面前,始终坚持说真话,敢于当面指出你不足之处的人。这样的朋友,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必须要多交几个。(云南日报《部要有几个“诤友”》)【典故】出自儒家十三经之一《孝经•谏浄》,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释义】争友,即诤友,能够以直言规劝人的朋友;令名,即美好的名场。意思是,一个人有一个敢于直言劝谏的朋友,那么他就能保持美好的名声;一位父亲有一个敢于直言劝谏的儿子,那么他就不会陷于不义之地。【赏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非常推崇正确的交...

    2023-02-081617.53 KB3
  • 写材料用典: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材料用典: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VIP

    材料用典: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例文】建强非公企业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蝶变重生”,因地制宜培育新兴产业,为实现共同富裕注入强劲动力。“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通过打造一批颜值、气质、实力兼具的共同富裕“先行样本”,实现互促互进,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江苏日报《点燃共同富裕“红色引擎”》)【典故】出自汉代王充《论衡·卷二十三·薄葬篇》,事莫明於有效,论莫定於有证。空言虚语,虽得道心,人犹不信。【释义】意思是,对事物最好的证明是看看他是否有效,对理论最好的检验是看他有没有证据。空洞虚假的语言,即使符合根本的道理,人们仍然不会相信。【赏析】中华传统美德注重知行合一,在重视道德认知的同时强调行,认为“口说...

    2023-02-08517.55 KB1
  • 写材料用典:辨方位而正则

    材料用典:辨方位而正则VIP

    材料用典:辨方位而正则【例文】“辨方位而正则”。认清所处历史方位,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相应方针政策,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条宝贵经验。经过长期不懈奋斗,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整体上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人民日报《为新征程凝心聚力》)【典故】出自两汉张衡《东京赋》,辩方位而正则,五精帅而来摧。尊赤氏之朱光,四灵懋而允怀。【释义】辨,即分辩;方位,即四方中央之位;正则,即正其礼仪法则。意思是只有看清楚中心所在的方位,才能找到正确的法则。【赏析】古人讲,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意思是,政事分给地方官员来做,大权集中在中央。圣明的君主独掌大权,四方的官员都来...

    2023-02-081617.55 KB2
  • 写材料用典: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

    材料用典: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VIP

    材料用典: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例文】以更灵活的用人机制吸引人才。“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机制不活则人才难进,“揭榜挂帅”对用人机制提出更高要求。秉持开放灵活的用人观念,打破繁文缛节,扫除人才身份障碍,完善适应人才发展规律、激发人才活力的体制机制,才能吸引有真才实学的创新人才。(安徽日报《以“揭榜挂帅”激发创新人才活力》)【典故】出自明代刘伯温,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故以道养贤,则四方之民听声而来;以德养民,则四方之贤望风而慕。【释义】意思是,鱼没有固定停留的地方,只要有深渊就会回归;乌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只有树林茂盛就会飞到那里。【赏析】中华民族是一个崇贤爱才的民族,自古以来就对招揽贤才十分重视,格外...

    2023-02-08417.49 KB1
  • 写材料用典: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材料用典:选贤与能,讲信修睦VIP

    【例文】“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信任是对人才的最大激励。要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对尚处种子期、初创期的人才、团队及项目,给予更多的关心、耐心、信心,给足成果转化落地的时间周期,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远见为他们铺路搭桥。对急需紧缺人才及团队,持续打好引进使用的组合拳,更大力度推行特事特办、一事一议。(中国组织人事报《让人才尽显“英雄本色”》)【典故】出自西汉戴圣《礼记·礼运》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释义】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赏析...

    2023-02-08317.51 KB1
  • 【写作素材】写材料用典: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

    【写作素材】写材料用典: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VIP

    材料用典: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例文】“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是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人民日报《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泽被子孙》)【典故】出自唐代白居易《策林二》,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释义】意思是,天地孕育万物都有一定的时空限制,而人的欲望却是无止境的,因此人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要滥用自然界的资源。【赏析】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人类也总是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蕴含着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丰富论述,“鱼逐水草...

    2023-02-081717.47 KB1
  • 写材料用典:一物不知,深以为耻

    材料用典:一物不知,深以为耻VIP

    【例文】想在“事面”上见“世面”,切不可浮于表面,需深化“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意识;甘当小学生,深入班排、沉到一线、钻研事理,多向老基层求计问策,多从险难课目砥砺本领,多挑磨砺人、考验人的任务,切实在做事中明事理、察实情,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中国国防报《在“事面”上见“世面”》)【典故】出自《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释义】意思是,读了一万多卷书,有一件事情不知道,就深深的认为是一种耻辱。【赏析】古代学者有追求博学的传统,孔子号召人们“博学于文”,而且身体力行,给世人树立了榜样。汉代王充在《论衡·别通篇》中说,“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是说一个学者只有博学多识,才能学有...

    2023-02-08317.41 KB2
  • 写材料用典:欲教以廉,当先使俭

    材料用典:欲教以廉,当先使俭VIP

    材料用典:欲教以廉,当先使俭【例文】“欲教以廉,当先使俭。”持俭戒奢,方能生出清正廉洁的价值观,方能锤炼严紧硬实的好作风。党员干部不仅要节约朴素,会过紧日子,还要务实节制,工作讲究实效,不搞花架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把有限的资金、资源用在“刀刃”上,多做利民惠民的实事。(中国纪检监察报《欲教以廉当先使俭》)【典故】出自清代陈廷敬《陈文贞公廷敬事略》,贪廉者,治理之大关;奢俭者,贪廉之根柢。欲教以廉,当先使俭。【释义】根柢,即根本。意思是,治贪污和倡廉洁是治国理政的总纲,奢侈和勤俭又是贪与廉的根本。想要教育官员廉洁,必须先让他们做到勤俭。【赏析】陈廷敬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相国,一生恪字“清、慎、勤”的为官之道,这三个字成为他始终遵循从政箴言。康熙皇帝曾评价陈...

    2023-02-08817.46 KB2
  • 【写材料用典】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

    【写材料用典】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VIP

    【写材料用典】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例文】“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心态年轻,则岁月不老。我们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都希望自己退休生活更加精彩。不久前,同样因想过戏瘾,16位上海退休阿姨组团赴横店包剧组翻拍《甄嬛传》微电影,不少年轻的网友都为他们的精彩退休生活点赞,开始关注父辈们的精神需求。这不仅是年轻人的进步,更是老龄化社会年轻人该有的觉悟。(湖南日报《心态年轻则岁月不老》)【典故】出自元代郝经《老马》,百战归来力不任,消磨神骏老骎骎。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岁月淹延官路杳,风尘荏苒塞垣深。短歌声断银壶缺,常记当年烈士吟。【释义】意思是,老马低垂着头,为自己这价值千金的身躯而可惜,它虽然伏首马槽,但心里仍想着去万里之外纵横驰骋...

    2023-02-08717.43 KB1
  • 写材料用典:实言实行实心,无不孚人之理

    材料用典:实言实行实心,无不孚人之理VIP

    【例文】“实言实行实心,无不孚人之理。”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什么叫党性强?什么叫作风实?实事求是是最基本的要求。一名党员干部如果敢于坚持真理,善于独立思考,坚持求真务实,那他的党性观念就是强的。反之,脱离实际、凌空蹈虚,就会违背客观规律,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彭德怀元帅在剖析自己时曾这样说道:“我这个人,拿共产党员十条标准来衡量,还很不够。但有一条我是做到了,就是敢讲真话,实事求是。”(解放军报《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典故】出自明代吕坤《呻吟语》,实言实行实心,无不孚人之理。【释义】意思是,说话实在,办事实在,为人实在,没有不使人信服的道理。【赏析】实干兴邦始终是治国理政的至上圭臬,循名责实则是做人处事的金玉良言。谋事不实,蓝...

    2023-02-08717.41 KB1
  • 写材料用典: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材料用典: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VIP

    【例文】“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实干直行,是做人之本,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响亮的语言。坚持以知行合一为原则,坚持以真章实效为目标,坚持用制度强化约束,核心价值观一定能挺立起支撑伟大事业、引领社会风尚的精神脊梁。(人民日报《实处着力,知行合一》)【典故】出自《孔子家语·颜回》,孔子曰:“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故君子于为义之上,相疾也,退而相爱;小人于为乱之上,相爱也,退而相恶。”【释义】意思是,孔子说:“君子以自己的行动说话,小人以自己的舌头说话,所以君子在仁义的事上急于互相劝解,而私下里是相互爱护的;小人在制造动乱的事上互相支持,私下里相互诋毁。”【赏析】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诚信历来是被提倡的传统美德,也是形成完整人格的重要内容。“...

    2023-02-08817.4 KB2
  • 写材料用典: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

    材料用典: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VIP

    【例文】摒弃私心杂念,增强敢于坚持原则的底气。古人言:“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跳出个人名缰利锁的束缚,时刻秉持一颗公心,就会有敢于坚持原则的底气。孔繁森、焦裕禄、杨善洲、廖俊波……在党的历史上,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获得认可、赢得群众支持,能够一辈子坚守“按制度规矩办事”的原则底线,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他们始终心底无私,做到了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人民日报《坚持原则是共产党人重要品格》)【典故】出自清代王永彬《围炉夜话·第二一九则》,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释义】意思是,只能见到小小的利益,就不能立下大的功绩。心中存着自私的心,就不能为公众谋事。【赏析】古人讲,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2023-02-08617.39 KB3
  • 【写材料用典】惟德扬名,可以不朽

    【写材料用典】惟德扬名,可以不朽VIP

    【写材料用典】惟德扬名,可以不朽【例文】政德是为政者安身立命的“顶梁柱”。“惟德扬名,可以不朽。”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清官廉吏之所以名垂青史,首先靠的就是他们的道德影响力。相反,《论语·述而》中谈到“德之不修”是令人忧虑的,《淮南子·人间训》中也把“少德而多宠”作为“三危”之一,说明人们的所得应该和其自身的品德相称,否则就会带来灾祸。(中国纪检监察报《为政以德》)【典故】出自晋代陈寿《三国志·魏书·文帝纪》,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惟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疫疠数起,士人凋落,余独何人,能全其寿?【释义】意思是,人生在世,纵然有高大威猛的七尺身躯,人身故之后也只不过就剩下一个棺材而已。只有增加修养,锻炼品德,才能永垂不朽。【赏析】重德尚德崇...

    2023-02-08717.33 KB1
  • 【写材料用典】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写材料用典】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VIP

    【写材料用典】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例文】“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凡此种种,都是表态式落实,是典型的形式主义、表面文章,只表态不表率,只挂帅不出征,对工作没有丝毫裨益,对事业没有一点好处。一是带坏了风气,劣币驱逐良币,作秀胜过做事;二是扰乱了人心,“工作如戏,全靠演技”,谁还会静下心来想工作;三是搞垮了事业,用的都是虚招、干的都是花活,规划就会踩空,工作就会落空。(解放军报《杜绝表态式落实》)【典故】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文公·文公五年》,晋阳处父聘于卫,反过甯,甯嬴从之。及温而还,其妻问之,嬴曰:“以刚。《商书》曰:‘沈渐刚克,高明柔克。’夫子壹之,其不没乎。天为刚德,犹不干时,况在人乎?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犯而聚怨,不可以定身。余惧不获其利而离...

    2023-02-08617.39 KB1
  • 【写材料用典】于安思危,于治忧乱

    【写材料用典】于安思危,于治忧乱VIP

    【写材料用典】于安思危,于治忧乱【例文】“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大,家门口生乱生战的可能性增大,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于安思危,于治忧乱。”我们必须始终警醒着、时刻准备着,切实把粮草备足、把猎枪擦亮,一旦有“不速之客”犯我门庭,定叫他处处碰壁、有来无回。(解放军报《善于应对“不速之客”》)【典故】出自清代魏源《默觚·学篇七》,不乱离,不知太平之难;不疾痛,不知无病之福;故君子于安思危,于治忧乱。【释义】意思是,在平安的环境里应思虑到危难和风险,在稳定的时候要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动乱。【赏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忧患意识始终一以贯之,突出强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2023-02-08717.32 KB1
  • 【写材料用典】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写材料用典】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VIP

    【写材料用典】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例文】“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松柏不畏严冬、坚守气节的风骨,历来为中华民族所称道。对于褪去“一道杠”青涩、扛起“一颗星”重任的新排长来说,过好基层关要提升的素质、补齐的短板很多,但是,政治标准是第一位的标准,政治要求是最根本的要求。官之初,新排长就应“扣好第一粒扣子”,从一开始就把“听谁指挥、为谁打仗”的问题搞明白,从情感深处培塑对党绝对忠诚的信仰,坚定理想信念、打牢思想根基,把人生总开关拧牢固。(解放军报《官之初当学“三种树”》)【典故】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蚤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后引申出...

    2023-02-08817.32 KB2
确认删除?
开通会员
微信客服
  • 微信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