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欲争其利,反受其害【例文】速生的木材打不了扁担。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那些急功冒进之人往往欲速不达,走向了愿望的反面。欲争其利,反受其害;欲图其快,反变为慢。正如老话所说,“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只有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解放军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典故】出自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思者,正谋也;虑者,思事之计也。非其位不谋其政,非其事不虑其计。大事起於难,小事起於易。故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是以九重之台,虽高必坏。故仰高者不可忽其下,瞻前者不可忽其後。【释义】意思是,想要考虑某件事的好处,必须先考虑到它的坏处;想要考虑某件事情的成功,必须先考虑它的失败。【赏析】古人讲,“备豫不虞,为国常...
【写材料用典】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例文】“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中国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最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其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光明日报《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典故】出自宋代徐庭筠《咏竹》,不论台阁与山林,爱尔岂惟千亩阴。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葛陂始与龙俱化,嶰谷聊同凤一吟。月朗风清良夜永,可怜王子独知音。【释义】意思是,在还没有从土里生长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竹节,即使已经生长到接近云霄也始终保持虚心的...
【写材料用典】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例文】“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为官者不贪财、不取巧、不沽名、不骄盈,心中常怀戒惧,做事依照法规,就是为良好政治生态培土、清源和固根;而身处清风正气之中,也有益于为官者廉洁从政、有所作为。古人云“廉者,政之本矣”,净化政治生态,就得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时时刻刻稳住心神、守住底线。(人民日报《谨防“朋友圈”变成腐败圈》)【典故】出自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三八,卫侯将死矣!诸侯之有王,犹木之有木,水之有源也。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不死何为?【释义】意思是,卫侯快要死了,所有的诸侯王都认他作王,就像数目有根,水有源头,如果树木没有根会枯死,水没有源头会枯竭,不就都死了吗。比喻没有根本和源泉,就不能生存。【赏析】“求...
【写材料用典】朝夕思虑其事,日夜经纪其务【例文】“朝夕思虑其事,日夜经纪其务”,当干部就要在状态。这种状态,是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是真正把岗位当责任、把工作当使命。当下,各方面风险隐患和不确定性有增无减,容不得有丝毫的松劲松懈、麻痹大意。惟有以“朝乾夕惕”的精神,“时时放心不下”,才能更好地担当作为、求真务实,才算是真正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中国纪检监察报《保持“朝乾夕惕”》)【典故】出自明朝吕坤《修身格言》,古之居民上者,治一邑则任一邑之重,治一郡则任一郡之重,治天下则任天下之重。朝夕思虑其事,日夜经纪其务。一物失所,不遑安席;一事失理,不遑安食。【释义】意思是,古代做官的人,治理一邑则担当起一邑的重任,治理一郡则担当起一郡的重任,治理天下则...
【写材料用典】日异其能,岁增其智【例文】党员干部要始终明白“为什么学习、学习为了什么”,只有端正学习态度,持之以恒地抓好学习,坚持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用党的创新理论和党规党纪武装头脑,才能强固立身之本、夯实成事之基,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保持政治清醒,确保思想不“决堤”、言行不“触电”,跟上“日异其能,岁增其智”的时代步伐。(中国纪检监察报《常修常炼终身课题》)【典故】出自唐代柳宗元《祭吕敬叔文》,呜呼哀哉!昔与子游,尚疑其志。及观其长,诚任其新。日异其能,岁增其智。进如川行,浩浩而遂。天乎有亡,中道是弃。【释义】意思是,每天在能力上都有一点点变化,长时间积累才能增长其智慧。【赏析】庄子有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荀子在《劝学》里也曾勉励人们...
【写材料用典】无数春笋满林生【例文】竹笋在地下蓄能数年,一旦破土便可一日三尺,爆发出惊人的成长力量。常态化开展“三个一批”项目建设和“万人助万企”活动,加速一揽子惠企纾困措施落地落实,引育并重,加速优质项目投产达效,积蓄成长的力量,奋战三季度,决战下半年,中原大地定将“无数春笋满林生”。(河南日报《引育并举让“无数春笋满林生”》)【典故】出自唐代杜甫的《咏春笋》,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释义】意思是,无数的春笋生满竹林,不仅封住了柴门还堵住了道路。那些踏着新竹来欣赏竹林的客人,就算等待得都有点恼怒了我也没有出去迎接。比喻为人才辈出、充满活力。【赏析】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无论顺境、逆境,都是...
【写材料用典】数人十过,不如奖人一长【例文】“数人十过,不如奖人一长。”教育领域有一个“罗森塔尔效应”,即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有更多的信心和好感时,受教育者就可能有较大的进步;反之,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受到限制。好树靠栽、好兵靠带。赏识教育的理念,就是在承认个性差异的基础上,从欣赏和尊重的角度对待战士,注重他们的优点和长处,激发他们“我能行”的信心和力量,进而独立地、主动地去训练、学习和创造。(解放军报《用赏识为新战士成长“加油”》)【典故】出自清代颜元《四存篇》,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过不改也徒伤情,奖长易功也且全恩。【释义】意思是,指责孩子十个过错,不如褒奖一个优点。比喻教育要以鼓励为主,不能求全责备。【赏析】“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但如...
【写材料用典】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例文】“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沧州美好场景,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保持忠诚于党的政治本色,时刻保持推动发展的使命担当,永远保持管党治党的坚强定力。如是,我们就一定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凝聚起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强市的磅礴力量。(沧州日报《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典故】出自秦代吕不韦《吕氏春秋·先己篇》,昔者先圣王,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故善响者不于响于声,善影者不于影于形,为天下者不于天下于身。【释义】意思是,成就自身从而成就天下,整治自身就可以整治天下。比喻...
【写材料用典】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例文】“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慎独,是吾心自有光明的一身坦荡,是从见闻处至不见不闻处皆如其一的至诚纯粹。究其本质,慎独乃一种内心敬畏、一场自我修行、一种人生境界。(中国纪检监察报《不欺暗室不愧屋漏》)【典故】出自清代曾国藩《曾国藩诫子书》,一曰慎独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释义】意思是,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能在处世时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气和。修身养性做人做学问的道路,最难的就是养心,养心中...
【写材料用典】惟德扬名,可以不朽【例文】政德是为政者安身立命的“顶梁柱”。“惟德扬名,可以不朽。”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清官廉吏之所以名垂青史,首先靠的就是他们的道德影响力。相反,《论语·述而》中谈到“德之不修”是令人忧虑的,《淮南子·人间训》中也把“少德而多宠”作为“三危”之一,说明人们的所得应该和其自身的品德相称,否则就会带来灾祸。(中国纪检监察报《为政以德》)【典故】出自晋代陈寿《三国志·魏书·文帝纪》,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惟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疫疠数起,士人凋落,余独何人,能全其寿?【释义】意思是,人生在世,纵然有高大威猛的七尺身躯,人身故之后也只不过就剩下一个棺材而已。只有增加修养,锻炼品德,才能永垂不朽。【赏析】重德尚德崇...
【写材料用典】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例文】“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广大党员干部不妨对照焦裕禄,问问自己是否做到了像焦裕禄那样,把群众当亲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增进群众感情,当好人民公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要以焦裕禄精神为标杆,不断强化宗旨意识,牢固树立执政为民观念。(河南日报《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典故】出自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释义】意思是,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赏析】“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是中国先哲悟...
【写材料用典】必先知致弊之因,方可言变法之利【例文】“必先知致弊之因,方可言变法之利。”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所面临的形势任务越是严峻复杂、承担的使命责任越是艰巨繁重,就越需要了解一线的真实情况,越需要掌握第一手鲜活材料和翔实依据。但反观现实,无论是热衷于视察式、盆景式、旅游式、应付式调研,还是热衷于坐井观天、信口开河,随便抄抄报告、应付了事的虚假调研,此类形式主义调研仍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若以此类调研结果为参考,势必找不准问题、找不准矛盾症结,更会导致决策上失之偏颇,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宁夏日报《深入调研才能“下笔如有神”》)【典故】出自宋代欧阳修《论更改贡举事件札子》,必先知致弊之因,方可言变法之利。【释义】意思是,要先知道造成弊端的原因,...
【写材料用典】心者,万事之原也【例文】守心克己,就是要在内心立起一把衡量行为、评判是非的标尺,坚持“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懂得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如此才能激昂风采、昂扬奋进,又不越雷池半步。所以说,守心克己绝不是表面的、口头上的,它带给人们的是内在的、深层的改变,让人褪去浮华、远离私欲,心怀大道、坚守正道,向着道德高地和事业高峰稳步前行,正如古人所言,“心者,万事之原也。人之一心,得其正,则事事皆得其正。心或不正,则无一事得由于正”。(解放军报《守心克己,方能成己》)【典故】出自宋代黎靖德《朱子语类》,心者,万事之原也。人之一心,得其正,则事事皆得其正。心或不正,则无一事得由于正。【释义】意思是,人的内心想法,是一切情的源头。意指修身养性首要是...
【写材料用典】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例文】广大青年干部应自觉培养起做事公道正派的风格,把牢“思想底线”,立稳“公私分明”“公而忘私”的出发点,秉承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为官的职业道德,时刻牢记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常除“脑中恶”、常扫“心中尘”,自觉抵制诱惑。在工作中,坚决做到一碗水端平,处理群众事务更要重视公平正义。“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只有始终保持对公权力的敬畏感,坚持一心为公、权为民所用的原则,树立良好典范。(人民日报《以史为鉴谱写奋斗新篇章》)【典故】出自明代薛瑄《读书录·体验》,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释义】意思是,心就象水的源头,水源头清了,那么水流也就清了,心正了,那么做的事也是正直的。【赏析】...
【写材料用典】当官者一日不勤,下必有受其弊者【例文】古人常有如是观:“办理幕务,最要在勤……一日积一事,两日便积两事,积之愈多,理之愈难,势不能不草率塞责。”“其居此官,即欲尽其职;其行此事,即欲尽其心。”“当官者一日不勤,下必有受其弊者。”勤政,是为官者最基本的品格、素质和要求。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职、负其责,是为官之德、之法、之本。(中国纪检监察报《锤炼“己百己千”的韧劲》)【典故】出自宋代真德秀《政经•附录•帅长沙咨目呈两通判及职曹官》,当官者一日不勤,下必有受其弊者。古之圣贤,犹且日昃不食,坐以待旦,况其余乎?【释义】意思是,当官者一日不勒勉,下面就必然会有受其弊害的人。【赏析】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提出了许多为官箴言,公认...
【写材料用典】归咎于身,刻己自责【例文】修身律己,即以一定的标准和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是一个人守得住底线、耐得住清贫、经得住诱惑、管得住节操的修为所在。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修身律己的传统,“吾日三省吾身”“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归咎于身,刻己自责”“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讲的都是这个道理。(中国纪检监察报《律己以服人》)【典故】出自汉代班固《汉书·杜周传》,将军深悼辅政十年,变异不已,故乞骸骨,归咎于身,刻己自责,至诚动众,愚知莫不感伤。【释义】意思是,主动承担错误,把错误归集自己身上,严格要求自己进行自我批评。【赏析】“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讲的就是严以律己的道理。宋朝陈亮在《谢曾察院启》一文中写道:“...
【写材料用典】师其意,而不泥其迹【例文】守常势难以应变,循常规不能出新。战争实践之所以宝贵,是因为给人以教益的,不是教条之死板,而是思维之灵活。从“千差万别”中创造“千变万化”,是一个除旧布新、革故鼎新、固本开新的过程,需要“师其意,而不泥其迹;注其神,而不摹其表”。如果拘泥于一格、固守于一端、呆板于一法,刻舟求剑、循表夜涉,就会如同话剧《前线》中的戈尔洛夫,在思维僵化、循规蹈矩中一败涂地。(解放军报《不知千差万别难有千变万化》)【典故】出自宋代晁补之《跋董元画》,乃知自昔学者,皆师心而不蹈迹。【释义】意思是,学习前人的理论只能学习它的基本精神,而不能死守它的具体做法。【赏析】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
【写材料用典】居之无倦,行之以忠【例文】于斯如此,于官亦然。《官箴》规诫,“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为官重在尽职,尽职根本在勤。勤于行则事治。古人常有如是观:“办理幕务,最要在勤……一日积一事,两日便积两事,积之愈多,理之愈难,势不能不草率塞责。”“其居此官,即欲尽其职;其行此事,即欲尽其心。”“当官者一日不勤,下必有受其弊者。”勤政,是为官者最基本的品格、素质和要求。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职、负其责,是为官之德、之法、之本。(中国纪检监察报《锤炼“己百己千”的韧劲》)【典故】出自春秋孔子《论语·颜渊篇》,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释义】意思是,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赏析】这句话虽然是封建时期...
【写材料用典】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例文】作为领导干部,就要做到在邪恶面前,不搞一团和气;在正义面前,要敢于理直气壮,做到“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政令畅通,才能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有错必纠,才能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中国组织人事报新闻网《领导干部如何炼好“五力”》)【典故】出自晋代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开诫心,布公遭,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劲必戴。【释义】意思是,尽忠于国,有益于时的人,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一定要奖赏;触犯法律,怠慢职守的人,即使是自己的亲戚也一定要处罚。【赏析】古人讲:“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
【写材料用典】学道做工夫,正如人凿井【例文】“学道做工夫,正如人凿井。”理论学习就是一个如“凿深井”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唯有发扬“凿深井”的精神深学真悟,才能练强“看家本领”,享受真理“甘泉”。(宁夏日报《理论学习有进步》)【典故】出自宋代释怀深《偈一百二十首其十三》,学道做工夫,正如人凿井。一日见泉源,平生用不尽。【释义】意思是,学习道艺要下的工夫,就好比人们日复一日开凿水井一样。比喻做事情需要持之以恒。【赏析】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如果轻视初始的细微积累,不屑于平日的具体努力,而企图一朝之间成就大事业、大学问,那只能是白日作梦。《老子》讲,“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