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要以我用书,勿为书所绊【例文】树立正确学习观。读书学习,目的是为了启智增慧、提高本领、涵养情操,而不是单纯为了追求读更多的书、储存更多的书本知识,当所谓的“知识里手”。古人说得好:“要以我用书,勿为书所绊。”读书学习必须深入思考、学深悟透,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寻规律、析逻辑、知关节,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要下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功夫,在“拨云见日”、校正误差中,识得“庐山真面目”。(解放军报《莫做“知识里手”》)【典故】出自清代彭兆荪《读书》,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兵多行虑哗,书多语愁蔓。何以节宣之?一心制众乱。不见陆士衡,才富转为患。亦有淮阴侯,多多乃益办。要以我用书,勿为书所绊。今日公文网——速公文——每...
【写材料用典】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例文】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丰富和更新知识的动力,尤其是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或可称之为“隐性知识”,只能在实践中把它“悟”出来。诚如古人说的,“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此外,实践大课堂还具有砥砺品行、磨炼意志、培育作风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解放军报《莫做“知识里手”》)【典故】出自明清王夫之《尚书引义·说命中》,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下学而上达,岂达焉而始学乎?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也必矣。【释义】意思是,实践可以兼获理论知识,而理论知识却不可以代替实践。【赏析】“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如果学归学、做归做,表里不一、知行不一,只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甘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再科学的理论也不可能发挥...
【写材料用典】行一事而立一法,寓一意而设一机【例文】经验表明,指挥员谋划制敌之策,最忌讳“行一事而立一法,寓一意而设一机”。现代战争的联合性多变性残酷性,要求我们每一次演练、每一场对抗都必须把“绝招”与“备招”设足。既要有破敌之术,也要有防破之法,一旦受制于人,立即能“破彼之破”;既要准备好电脑,也要准备好刺刀,一旦系统失灵,就能随时与敌短兵相接;既要下好先手棋,也要留好后手牌,一旦处于危局险局,也能够扭转成胜局。(解放军报《争取比对手多一手》)【典故】出自明末清初揭暄《兵经百篇下衍部》,行一事而立一法,寓一意而设一机,非精之至也。故用智必沈其一,用法必增其一,用变必转其一,用偏必照其一,任局必出其一,行之必留其一,尽之必翻其一。今日公文网——速公文——...
【写材料用典】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闲习,不可以当敌【例文】历史经验表明,战争从来都不是从D日开始的,打仗指望“灵光一闪”是会失灵的。“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闲习,不可以当敌。”作为肩负新时代新使命的人民军队,只有始终拉满备战打仗之弦,时刻保持准备上战场的战斗姿态,睁大警惕的眼睛,苦练实战的本领,抓好实训的落实,才能在关键时刻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解放军报《战争从来都不是从D日开始》)【典故】出自春秋邓析《邓析子·无厚篇》,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闲习,不可以当敌。庙算千里,帷幄之奇;百战百胜,黄帝之师。【释义】意思是,不事先思考、谋划,就不能应付突然事变。军队平时不训练,战时就不能和敌人作战。【赏析】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不...
【写材料用典】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例文】“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松柏不畏严冬、坚守气节的风骨,历来为中华民族所称道。对于褪去“一道杠”青涩、扛起“一颗星”重任的新排长来说,过好基层关要提升的素质、补齐的短板很多,但是,政治标准是第一位的标准,政治要求是最根本的要求。官之初,新排长就应“扣好第一粒扣子”,从一开始就把“听谁指挥、为谁打仗”的问题搞明白,从情感深处培塑对党绝对忠诚的信仰,坚定理想信念、打牢思想根基,把人生总开关拧牢固。(解放军报《官之初当学“三种树”》)【典故】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蚤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后引申出...
【写材料用典】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例文】补好实践必修课。“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句话生动地揭示出实践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应注重通过实践来检验所学、鉴别所知,否则,“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解放军报《莫做“知识里手”》)【典故】出自宋代朱熹《朱子大全·答曹元可》,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然欲行而未明于理,则所践履者,又未知其果何事也。【释义】意思是,治学的实质,本来就在于实践。如果只是懂得道理而不去实践,那与不学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想实践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那么虽然实践了,又不知道它何以如此结果。今日公文网——速公文——每个笔杆子必备的百万篇公文材料库,日更千篇。...
【写材料用典】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例文】古人云:“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的事业就能获得最广泛的支持,就能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解放军报《践行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典故】出自晋代陈寿《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释义】意思是,有能力使用大家的力量,那么对于天下也就没有什么不可战胜的了;有能力使用群众的智慧,那么即便是先贤圣人也没有什么害怕的了。今日公文网——速公文——每个笔杆子必备的百万篇公文材料库,日更千篇。速公...
【写材料用典】职分而民不探,次定而序不乱【例文】“职分而民不探,次定而序不乱。”权责任务不清,就容易打乱仗。现在,各层级各领域职责清单比较明晰,但有的依法履责不够好,该抓的没抓住、该放的不敢放,一定程度造成了上不放心、下不尽心。当然,放权不等于放任,放手不等于撒手,任务下放、职责分解之后,领导不能当“甩手掌柜”,还应搞好统筹协调,及时纠偏引导,积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正能量。只有充分调动各级抓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像动车组一样集体发力,方能活力奔涌、奋发有为。(解放军报《下决心对“五多”挖根除弊》)【典故】出自战国荀况《荀子·君道》,人习其事而固。人之百事,如耳目鼻口之不可以相借官也。故职分而民不探,次定而序不乱,兼听齐明而百事不留。【释义】意思是,职...
【写材料用典】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例文】引导党员干部涵养“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的敬畏之心,坚守法纪红线、道德底线,任何情况下都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涵养“无羞则失气节,无耻则失德行”的羞耻之心,做到知耻明辱、持正守节,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涵养“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的自警之心,做到尚俭戒奢、防微杜渐,任何时候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言行、守得住清白。(解放军报《把握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着力点》)【典故】出自唐代姚崇《冰壶诫》,嗟尔在位,禄厚官尊,固当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冰壶是对,炯诫犹存,以此清白,遗其子孙。【释义】意思是,推崇廉洁勤政的气节,堵住贪腐拉拢的门道。意指廉洁从政。【赏析】在绵延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吏治是否清明在...
【写材料用典】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例文】“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就是说只有诚实,才能取信于天下。对年轻干部来说,诚实在日常工作中就是真实表现自己,别为了在领导面前得到一个好印象而说一些不恰当的话,做一些不应该的事;别为了在领导和同事面前掩饰什么而言语失礼、行为失常。(中国青年杂志《年轻干部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典故】出自汉代王潜《潜夫论赞学》,是故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典者,经也。先圣之所制;先圣得道之精者以行其身,欲贤人自勉以入于道。故圣人之制经以遗后贤也,譬犹巧倕之为规矩准绳以遗后工也。【释义】意思是,在一间光线较暗的房间内寻找东西,最好的方法是使用灯光;在人生道...
【写材料用典】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例文】“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共产党员敢担当善作为,是本分更是责任。要积极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多接“烫手山芋”,多啃“硬骨头”,在攻克一个个难关中提升能力,不断积蓄干事创业的后劲和底气。(解放军报《下苦功方能有所成》)【典故】出自清代王永彬《围炉夜话》,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释义】意思是,粗米饭也能吃得很香甜,一定是有作为的人才;处于繁华热闹之中而不受感染,才说得上是杰出的人物。【赏析】有一句老话说得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那些受尽磨难和苦难的人,才能获取比别人更高的地位和成就。古往今来,无论通达美好梦想,还是成就壮丽事业,坦途只有一条,那就是一往无前地实干;捷径只有一种,那...
【写材料用典】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例文】中华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艰苦奋斗精神;“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担当有为精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躬行践履精神;“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的博学笃志精神等皆是人们所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这些精神引领着中国人民向上、向善,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心理素质和行为方式,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大众日报《“爱学”“真学”“善学”》)【典故】出自《论语泰伯篇》,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释义】意思是,孔子说:“坚定地相信我们的道,努力学习它,誓死守卫保全它。不进入...
【例文】“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对领导干部而言,修行塑身,就是要躬身做“官”,坚持“为政贵在行”的理念,发扬“功成不必在我”的实干精神,立足本职工作,真正俯下身子、沉下心来,以踏石留印的劲头和抓铁有痕的力量,在新的赶考路上,不待扬鞭自奋蹄,为祖国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中国纪检监察报《为政之道修身为本》)【典故】出自唐代吴叔达《言行相顾》,圣人垂政教,万古请常传。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相须宁得阙,相顾在无偏。荣辱当于己,忠贞必动天。大名如副宝,至道亦通玄。千里犹能应,何云迩者焉。【释义】意思是,树立志向,需要以誓言为根本;修养品德,应该以行动为先导。【赏析】“言为本”才能带头明底线、知敬畏、守规矩,“行乃先”才能做表率、当榜样、树威信。从方志敏的...
【写材料用典】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假大君之名器以市一己之私恩乎【例文】强军兴军,要在得人。选贤任能,从来都是一支军队的“存亡之本,治乱之机”。“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假大君之名器以市一己之私恩乎。”不以“荐”为恩,不以“恩”市利,荐人用人时坚持五湖四海、德才兼备,这样用起来的干部,才能如“导弹司令”杨业功那样,“铸剑卫国报党恩”。(解放军报《荐人莫图报私恩》)【典故】出自先秦左丘明《介之推不言禄》,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释义】意思是,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赏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内举不...
【写材料用典】禁而不止,则刑罚侮;令而不行,则下凌上【例文】“禁而不止,则刑罚侮;令而不行,则下凌上。”让制度“长牙”、纪律“带电”成为常态,对那些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须深挖细究、严肃追责,还“不得”和“严禁”该有的严肃性、强制性、权威性。(新华日报《少些不“长牙”的“不得”和“严禁”》)【典故】出自先秦时期《管子·法法》,求多者,其得寡;禁多者,其止寡;令多者,其行寡。求而不得,则威日损;禁而不止,则刑罚侮;令而不行,则下凌上。【释义】意思是,索取太多,得到的反而少;禁阻太多,制止的反而少;命令太多,所推行的反而少。索取而不得,威信就日益降低;禁阻而不止,刑罚将受到轻视;命令而不执行,下面就欺凌君上。【赏析】“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有...
【写材料用典】石以砥焉,化钝为利【例文】无数典型事例都告诉我们:“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成就精彩需要迎难而上之“勇”、坚忍不拔之“志”,也需要笑对困难之“乐”,积极应对艰难困苦,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如此方能书写精彩人生。(解放军报《下苦功方能有所成》)【典故】出自唐代刘禹锡《砥石赋》,嗟乎!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武王得之,商俗以厚。高帝得之,杰才以奏。【释义】意思是,石头用来磨砺,可使不锋利变得十分锋利;法治之使用,可变蠢笨为智慧。比喻一个人只有经过磨练才能变得更强大。【赏析】“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人只有在实践中经受锻炼才能增长才干,就像刀在石头上磨砺才能锋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激励人们在实践中磨砺名句典故很多。《礼记·学记》中说...
【写材料用典】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例文】所谓知足,是说在个人待遇上要懂得满足。遵纪守法,靠外力约束,更靠内心自觉。“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一些落马的领导干部,职位不可谓不高,权力不可谓不大,为何还走上违法犯罪之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知足。不知足,则不知止。对政治待遇不知足,因此野心膨胀,不守政治纪律,不讲政治规矩,结党营私,做“两面人”;对生活待遇不知足,因此贪得无厌,大搞权钱交易,纵容家人利用其影响非法敛财。(人民日报《既要知足,又要知不足》)【典故】出自春秋李耳《老子·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释义】意思是,所以说,人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
【例文】“知者非真知也,力行而后知之真”。沈括错评桃花诗的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看事情如果囿于文本、限于言传、浮于表面,只凭主观臆断,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只有身体力行、深入调查、仔细求证,才能了解事物的真相,获得客观性、真理性认知。正所谓“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要想对事物“知之真”,就要“尝之”“履之”、躬身力行。(中国纪检监察报《力行而后知之真》)【典故】出自清代王夫之《四书训义》卷十一,知者非真知也,力行而后知之真。【释义】意思是,对事物仅仅知道,还不是真正了解,亲身去经历才能知道它的真实。【赏析】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以知促行、知行合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
【写材料用典】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谓妄行【例文】“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谓妄行。”“五多”难治,根子是思维观念没有转过来。纠治“五多”,首先应敢于向僵化落后的思想观念开刀,立起顺应时代发展、紧贴使命任务、符合备战要求的指导理念。(解放军报《下决心对“五多”挖根除弊》)【典故】出自《黄帝内经·素问·标本病传论》,故治有取标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故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释义】意思是,疾病有“标”与“本”之分,知道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就能够正确治疗、不犯错误;如果不了解疾病的标本关系,就是胡乱诊治、盲目行事。今日公文网——速公文——每个笔杆子必备的百万篇公文材料库,日更...
【例文】具备瞻山识璞、临川知珠的功夫,为政者不仅自身要有识见,还要善假于群众的眼光。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识才不可忽视群众的“多双眼睛”。一人之见往往会有一定的局限性,难免出现偏颇,而用多双眼睛辨识就能更全面地识别一个人。璞玉好不好、宝珠真不真,不妨走走群众路线,多从群众言语中了解人才,真正做到既在“大事”上看德行,又在“小节”中看品格。(中国纪检监察报《瞻山识璞临川知珠》)【典故】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外篇·行品》,夫惟大明,玄鉴幽微,灵铨揣物,思灼沈昧,瞻山识璞,临川知珠。【释义】独具慧眼的人看山崖,能发现未经琢磨的玉石;靠近河川,便能知道水里有珍珠。【赏析】选准人、用好人,首先要有知人的本事。葛洪在《抱朴子·擢才》讲到,“夫以玉为石者,亦将以石为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