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今日妙笔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堵”与“疏”VIP专享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堵”与“疏”_第1页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堵”与“疏”_第2页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堵”与“疏”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较多,如芍陂、郑国渠、漳河渠、灵渠等。其中,较为完美诠释“堵”与“疏”的两种治水理念的则是两个水利工程:一个是近些年考古发现的建造于距今5000年左右的良渚水利工程,另一个是公元前256年修建而成的都江堰。据最新的考古发现,良渚水利工程其实是一个高、中、低三级水坝系统,通过人工垒筑的高低错落的土坝群,阻水于山间及平原的地势低矮处,起到阻挡洪峰等作用。其中,岗公岭等山谷谷口水坝群组成高坝系统,现坝顶海拔25—35米,坝体宽60—80米。大遮山脉和塘山间新发现的多条长垄为中坝系统。鲤鱼山水坝群等组成低坝系统,现坝顶海拔9—10米,坝体宽50—100米。当山洪和暴雨来临时,高坝系统可首先阻水于山谷中,中坝系统可应对洪峰外溢的二次冲击,低坝系统最终阻拦漫溢洪水于低地,并将多余水量定向排出。这种高、中、低三级坝体的配合,不仅可以有效地应对暴雨和山洪,三级坝体形成的水面也能起到很好的水上运输等作用。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郡守李冰率众修建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以无坝引水闻名世界。其工程主体实际上是一个疏导和分流系统,主要是通过打通玉垒山宝瓶口以及筑造分水堤起到分流和引水的作用,实现了江水流向以及流量上的控制,进而起到集分洪、引水灌溉和航运等于一身的作用。现工程主体为鱼嘴分水堤、宝瓶口和飞沙堰。《华阳国志》《水经注》等典籍中记载的“壅江作堋”即是在江中筑分水堤,主要起到将岷江水流分向内外二江的作用。宝瓶口位于玉垒山脚,由开凿玉垒山而形成,是内江进水的咽喉。飞沙堰是位于分水堤下段和宝瓶口之间的一段低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本站所有文档资料仅供个人学习参考使用,禁止商用和恶意下载二次传播,一经发现禁用违规账号所有权限,费用不予退还,情形恶劣者,我站将追究侵权责任。

如遇难题,请添加客服微信解决,客服微信:17651088828

今日妙笔官方认证作者64+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今日妙笔汇总百万篇公文范文素材,紧跟时政,实时更新,精品原创。关注公众号“今日妙笔”不迷路。

月度热门下载

阅读排行

确认删除?
开通会员
微信客服
  • 微信客服
回到顶部